Section 1.1 面向客户研发需求观(业务驱动需求工程)
(通过生活、IT系统开发的案例阐述需求的真谛,帮助学员建立面向客户研发的理念,掌握业务驱动需求工程的核心思想)
(通过具体的案例,帮助学员掌握“澄清问题、了解背景、建议并确认解决方案”工作思路,使业务驱动需求工程能够落地)
Section 1.2 需求分析工作内容与核心线索
(通过回顾需求分析方法的发展过程,来阐述需求分析的本质,以及未来发展方向)
(以上三个小节分别讲述从业务价值、组织/业务模型以及系统模型的角度看待信息化系统需求的结果,并给出对应的需求分析内容,引出3大价值要点、4个需求组织元素、5个需求基本元素,使学员能够清晰地理清需求分析的核心线索)
(说明为什么要建模,建模的本质,以及如何选择建模工具,建到什么程度)
(深入解决需求模板的使用要点,点出需求模板应用盲区,并介绍本次课程中所采用的需求模板)
(讲解目标定义的意义,说明目标、愿景的描述方式、要点,讲解《问题卡片》模板的应用)
(学员分组制定访谈计划à现场高层访谈模拟à学员小组写作《问题卡片》,完成目标/愿景定义)
(讲解并演示对标识的目标/愿景进一步做深入分析的三种方法)
Section 2.2 理清Stakeholder
贯穿案例Workshop:Stakeholder识别、分析
(识别示例案例系统中主要的Stakeholder,并对其中几个Stakeholder进行详细分析,列出其核心关注点)
(讲解以技术视角和业务视角分解子系统之间的差异,以及它们的优缺点)
(讲解管理职能、产品服务两种维度的划分原则,以及验证子系统划分合理性的原则,并举例说明)
(学员阅读案例说明,分小组讨论主题域划分,并通过适合的模型表示出来)
(说明业务流程在信息化系统中的重要性,以及如何提前标识流程,即寻找事件)
(以示例系统中的一个主题域为例,小组讨论识别出其事件,讲师演示ROSE建模)
(从业务价值理解报表,从而使学员理解如何引导用户发掘报表需求)
(对之前的分析结果进行整理,填充入需求规格说明书中[完成第2章节全部,以及第3章的目录])
(从业务的视角理解流程,理解流程的来源、核心要素,以便学员能够更加准确地获取流程相关信息;并且掌握分层描述流程的技能)
(学员小组讨论,以示例系统中其中一个主题域为例,对其中的两个主要流程进行流程建模,讲师点评并演示如何用Rose组织这些模型,并帮助学员理解需求工作中流程建模做到什么程度)
(说明流程优化的基本方法,并通过对示例系统中某些流程的合理性进行分析,给出建议,理解它对信息系统的影响)
(深入解析用例与功能的区别,使学员正确理解、应用)
(学员小组讨论,以示例系统中其中一个名为“体检业务子系统”的主题域为例,对其中的两个主要流程进行用例建模,讲师演示如何使用Rose将它们合并成整个子系统的用例模型)
(对之前的分析结果进行整理,填充入需求规格说明书中[完成第3章节中关于行为需求主线的内容,并列出第4章中关于行为需求主线的目录])
(说明数据主线在需求分析过程中的工作内容,掌握类图的基本概念与应用要点,解决为什么要做领域模型的困惑)
(列举领域模型中实际应用中常犯的错误,给出良好领域模型的标准)
(学员小组讨论,以示例系统中其中一个主题域为例,用四色建模法对其中的两个主要流程进行领域建模,讲师点评并演示如何使用Rose将它们合并成整个子系统的领域模型)
(对之前的分析结果进行整理,填充入需求规格说明书中[完成第3章节中关于数据需求主线的内容,并列出第4章中关于数据需求主线的目录])
(透彻分析质量需求在实践中最典型的“定性化”、“全局化”问题,并给出实际的操作建议)
(讲解如何从全局看待质量需求,如何为具体的项目/产品定义质量属性树)
(详细介绍如何使用目标场景决策卡来描述非功能需求,并以易用性为例说明如何推导和分析非功能需求)
(小组讨论,对示例系统进行全局质量树的整理,并列举一部分目标场景决策卡)
(对之前的分析结果进行整理,填充入需求规格说明书中[完成第5章节的内容])
(讲解业务功能写作和传统IPO模式的功能描述之间的本质区别,讲清写作的内容与要点)
(通过案例讲解用例描述和任务卡片两种写作形式的使用方法,并对常见的错误进行点评)
(小组讨论,并分别以任务卡片、用例描述两种形式来完成一个业务功能的需求描述)
(对之前的分析结果进行整理,填充入需求规格说明书中[完成第4章节的内容])
本章节通过演示使学员掌握业务功能、报表、接口、数据项四个需求基本元素的描述方式。